杏耀娱乐
来源:懂财帝
平安健康CFO臧珞琦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全年有望实现收入企稳增长,同时盈利率也会不断改良。”
©️懂财帝出品 ·作者|嘉逸
互联网医疗“造梦”二十余年,已行至十字路口。
有二级市场投资人激进预言,还未盈利的互联网医疗将是死路一条。
这并非危言耸听。寒冬之下,“洗牌”淘汰正在加剧。
今年以来,缺乏“造血”能力的互联网医疗公司频频收缩、裁员。运气好的,尚能“卖身”求存,如某头部平台即将被蚂蚁集团收购。而IPO失败,又找不到融资的玩家要么挣扎在生死线上,要么黯然离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健康均已实现盈利,头部地位愈加巩固,继续领跑行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的盈利模式各不相同。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的核心是卖药电商,背靠阿里系、京东系电商流量,较早实现了盈利。
两家公司的经营重心并不在诊疗环节。因此,今年5月底,由于京东家医未能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遭遇裁撤。
平安健康则是以严肃、专业的医疗能力+科技能力为基石,与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深度协同,落地管理式医疗模式,进而实现扭亏为盈。
2024半年报显示,平安健康实现营收20.9亿元,并首次实现盈利超6000万元,调整后净利润近9000万元。
这样对比来看,尽管平安健康“盈利上岸”较晚,但它似乎更贴近医疗健康行业的实质,也验证了在卖药之外,还有其他的可持续盈利模式。
01|「深耕」管理式医疗
翻阅平安健康近三年财报和2024半年报,“管理式医疗”,是最醒目的关键词。
它是平安健康战略2.0的核心,也被视为减亏盈利,跨越盈亏平衡点的“希望”。
尽管过去三年多,市场一直有质疑、悲观的情绪,但平安健康仍坚定不移,深耕管理式医疗这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具体在金融端(F端),平安健康做了一件颠覆性的事——把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与平安集团的保险等金融产品深度融合。
这件事之前也有人干过,但大多都是当作营销的“噱头”,无法落地。
相比之下,平安健康有天然优势,本就拥有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养老能力,又背靠平安集团,能联动丰富的金融和养老资源。
由此,二者深度耦合,形成闭环。
倪阿姨正是受益者之一。今年1月,她的女儿突患重疾,但当地的医生却无法诊断出明确病因。看到女儿一度转入ICU,倪阿姨心急如焚。
她想到,之前给女儿买的平安寿险中配套有“重疾专案管理”服务,随即在线上发起了需求,期望找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平安健康重疾专案管理医生张晓菁接到了倪阿姨的求助,根据上传的病例和报告,判断出病因主要是肝衰竭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迅速联系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病科,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两方的专家进行线上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到今年5月,倪阿姨女儿的病情已明显好转。根据最新病情,张晓菁又约请上海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及肾内科专家,给出了后续药物治疗及饮食方面的建议。
中国14亿人口,医疗健康养老是刚需。谁能提供优质服务,用户会用脚投票。
2024上半年,平安健康F端付费用户数约1480万,同比增长约7%,收入达到11.2亿元,同比增长3.4%。
当然,平安健康并未止于此,它同时还将管理式医疗拓展至B端,推出并持续升级了“易企健康”企业健康管理产品体系,包含“体检+”“健管+”两大解决方案,来提升员工健康水平和幸福感,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这套“组合拳”的具体效果如何?来看华润雪花啤酒的案例。
这家公司的商业版图覆盖全国,体检套餐由各地子公司自行采购,服务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员工去体检只是例行公事,并不关注体检报告上的具体指标。如果有员工发现身体指标异常,也只能自己去医院排队挂号咨询医生。
但与平安健康开展合作后,这些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例如去年,平安健康为华润雪花啤酒新增了100余家体检机构,其员工能在全国224个城市共750个体检机构进行标准化、高质量的体检,并获得7*24小时一对一的保健医生专属服务,包括解读体检报告、提供健康管理建议等。
针对高原地区的员工,平安健康还积极联动华润雪花啤酒,为部分员工免费升级肺部CT和心脏彩超项目。
据介绍,去年,该公司的实际到检率达到94%,为历年最高。
与之同步的是,平安健康B端业务也实现了强劲增长,2024H1录得收入7.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58.8%。截至报告期末,平安健康累计服务的企业客户数已达174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46%,稳居市场领先地位。
综合来看,F端+B端,两大业务合计营收达到18.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87.56%,形成了强劲的支撑效应。
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李斗在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得益于两大战略业务的稳健发展,以及运营效率提升,公司首次实现盈利。
2024H1,平安健康净利润达到6062.9万元,调整后净利润达到8973.9万元。净利率为2.9%,较2023年大幅提升了10.06个百分点。
这显示着,管理式医疗模式的商业逻辑已经跑通。平安健康深耕十年,终于品尝到了甜蜜的果实。
02|医疗养老锻造增长「新引擎」
继续深入拆解平安健康财报能发现,相比于F端、B端这两个“老面孔”,年内发布的2023年报和2024半年报中,有了新的变化:
一个是,养老管家已进阶成为“核心枢纽”。另一个是,养老服务被单独列为营收分部。
这样调整是为了什么,平安健康有什么战略意图?
讨论这两点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国内的人口结构。2023年,中国人口约14.1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占全国人口的比重高达21.1%。我国已进入到高度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年人口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这催生了海量的养老需求,尤其是居家养老需求。据智银资本调研数据,50-59岁老人,60-69岁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比例分别高达90.30%、93.27%。
但市场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极少。
因为居家养老要解决的难题太多了,既要考虑护理就医,又要注重居家安全,还要解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大多数玩家都拿不出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问题越是棘手,就越有解决价值。
平安健康作为中国管理式医疗的领军者,联动平安集团养老生态,已躬身入局。
截至目前,平安健康通过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已能向用户提供7*24小时服务。
例如,老人通过智能音箱,在家里就能一键唤起管家,和他聊天。当智能终端检测到用户体征、周围环境异常时,会第一时间报警,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会迅速介入。
除此之外,平安健康还在积极整合行业资源,持续深化医、住、护、乐等场景服务体系的建设。
如去年10月底,平安健康、平安人寿联合北大健康打造了护联体,包括一套科学的服务管理规范、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产品(“平安无忧护”)、一套专业的人员认证体系、一个优质的服务战略联盟和一套智能的康复护理系统。
欧阳女士正是受益者之一。她的父亲已95岁高龄,目前中度失能,需要护工日常陪伴,但此前购买的护理服务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她每次出门上班都会担心父亲的身体。
了解到“平安无忧护”后,欧阳女士决定试一试。出乎她意料的是,护联体内的服务商都有统一标准,上门服务的护工都非常专业,“让人十分放心”,其父亲的护理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而在全国,类似的案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截至上半年末,平安健康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商,居家养老服务覆盖64个城市,权益用户数较去年末增长约50%,NPS同比提升了8.4个百分点。
反映在业绩上,2024H1,养老服务板块翻倍增长,营收达到4731.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04.8%,毛利率为16.9%,同比提升了13.6个百分点,提供了新的动能。
据此,我们可以回答段落开头提出的问题。
养老正成为国民刚需,蕴藏着数万亿的商业机遇。
平安健康感知到潮水的流向,把“养老管家”提升到和“家庭医生”同样的核心地位,是为了锻造出更强劲的增长引擎,并抓住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产业红利。
03 | 结硬寨,打呆仗
医疗健康、养老行业高度严肃、专业,并被严格监管,平安健康凭什么屡次破局?
多位内部人士告诉笔者,秘诀就是结硬寨,打呆仗。
这是曾国藩率领下,湘军的作战风格。湘军每遇战事,必先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即“扎营垒以利攻守”。再稳扎稳打,看清局势后选择稳健的进攻策略。这一战略虽然有些笨、有些慢,却总能帮助湘军取得胜利。
平安健康亦是如此。过去十年,它步步为营,始终坚持先“结硬寨”,不仅顶住了同业的猛烈进攻,还构筑了极其稳固的地基。
体现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能力方面,平安健康已远远领先同业。
截至2024上半年末,平安健康围绕8大专科已建立23个专病中心,打造了专科专病标准化诊前、诊中、诊后解决方案。
同时,平安健康还组建了覆盖29个科室的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累计签约专家约2900位。
在线下,平安健康已经织成了一张庞大的O2O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其合作的医院近4000家,合作药店达23.3万家;合作健康服务供应商10.4万家,合作体检机构近2500家;合作养老服务供应商超120家,可提供60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
再来看技术研发,平安健康也是少有的“长跑选手”。仅过去两年半,研发费用就超过了13亿元。
得益于长期的高研发投入,上半年,平安健康基于5大医疗数据库,打造了参数高达百亿级的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破解了诊疗环节的诸多痛点,如助力家医服务效能提升约30%,在线诊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电子病历甲级率达99.8%,慢病管理改善率达90%等。
但平安健康并未激进,仍选择“打呆仗”,稳扎稳打。
6月中旬,平安健康进一步强化家庭医生的枢纽作用,对“平安家医”的服务团队、标准、模式和能力进行了全新升级,不仅构筑了“11312”一站式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还推出“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用户服务承诺,受到了大批用户的青睐。
与此同时,平安健康继续深耕“养老管家”,在护联体的基础上又先后推出了住联体和乐联体。据悉,平安健康联动平安集团,正积极探索医联体的建设。
结合上文的盈利数据和业务经营数据来看,目前,这两场战役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如果从2024全年来看,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有望助力平安健康打一个“大胜仗”。
平安健康CFO臧珞琦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全年有望实现收入企稳增长,同时盈利率也会不断改良。”
04 | 「医疗健康龙头」的想象力
平安健康已经跨越盈亏平衡点,全年业绩也有望实现历史性大逆转。作为中国医疗健康龙头,它未来有多大的想象力?
笔者认为,平安健康有望成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的样本,其业绩增量将来自三个部分:
其一是B端。市场研究机构预测,企业健康管理市场的潜在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
身处于巨大的蓝海市场,平安健康总裁吴军表示,下一阶段的业务策略重点是打造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差异化产品服务矩阵和解决方案,提高产品的交叉销售,丰富精细化主动式运营,加强市场渗透和企业员工的覆盖。
他预测,“企业规模数和收入实现双位数的大幅增长还是非常有机会和空间的。”
其二是养老业务,它是大趋势,将长期站在政策和时代的风口。
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多份重要文件都在鼓励养老产业的发展。据艾媒咨询测算,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3.9万亿元,2027年将达21.1万亿元。
面对如此巨量的增长机遇,李斗表示,平安健康要“锚定中国居家养老健康品牌第一的定位来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国民养老需求的持续爆发,养老服务业务将会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速,并成长为平安健康的“第二增长曲线”。
其三是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
目前,平安健康与平安集团已实现医险深度协同。截至2024年3月末,使用了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综合金融客户,其客均合同数、客均AUM分别为其他个人客户的1.6倍、3.6倍。
但挖掘力度显然还不够。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高达2.36亿,企业客户数量也极其可观,他们都还有待转化。
综上来看,平安健康正处于管理式医疗、养老这两条“长坡厚雪”的赛道,叠加平安集团的雄厚资源,后续的业绩增长值得期待。
不过,港股市场持续低迷震荡,并未能反映出优质公司的真实价值。中信建投、摩根士丹利等中外券商均认为,平安健康基本面稳中向好,当前的股价被低估了。
静待花开终有时。历史经验证明,优质公司的价值终会回归合理中枢。
尽管这期间,道路上可能会有坎坷和荆棘,但就像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所说的,“前进路上有风雨是常态,迎难而上是平安。”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
「点赞」「在看」与「分享」,你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医疗华润雪花啤酒平安集团倪阿姨湘军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